孟建民:秦皇岛将成为渤海湾的一颗璀璨明珠

\

当下的城市设计常常陷入一种惯性思维,设计师只谈理念不谈实施,制造一张故弄玄虚的蓝图,导致城市病频发。新时期下的城市设计该如何作为?孟建民院士在“本原设计”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设计新方法:要以人为本,首先找到城市核心痛点,再解决发展路径问题。不仅考虑传统城市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而且要考虑更多其他资源的整合、调配以及对长期开发过程的影响等等,不应就设计谈设计,就规划谈规划。
 
\ 
孟建民院士接受CBC独家专访©CBC
 
孟建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建筑设计大师,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他提出的“本原设计”理论,强调以“全方位人文关怀”为核心观念,实现“建筑服务于人”。核心思想是对人的关怀与服务。
 
本原设计研究院前身为孟建民建筑研究所,成立于2002年,作为深建总院的主要创作团队,秉承“本原设计”理念,凭靠其多元化的资源和专业化的技术实力,在国内的建筑设计行业内取得丰硕成果。
 
\ 
 
孟建民院士+本原设计团队作为“河港杯”首届河北国际城市规划设计大师邀请赛的受邀团队之一,对秦皇岛西港片区进行规划设计,最终方案以“山海之间、未来之上”为主题,获得大赛二等奖。这不仅是一次对百年港口转型复兴的探索,更是一次打造中国港口转型、港产城融合新典范的机会。
 

\

 
“山海之间”,实际上是强调秦皇岛市作为旅游度假胜地和历史名城,山和海这样的生态环境背景是设计的基本条件。孟建民团队在设计理念方法上,不仅沿承过去历史文脉,而且很关注未来的发展,于是提出了站在未来、思考现在的理念。
 \
秦皇岛西港片区鸟瞰图©本原设计
 
历时半年的设计过程,孟建民院士把它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他说,下半场呈现的是设计成果,上半场更多的是在不断的反思、追问、研究。秦皇岛百年老港转型复兴真正的前提条件是什么?西港的核心资源是什么?任务书中给出的单核启动的开发时序是不是最合适?有没有更优的开发时序?西港转型面临的问题和痛点都在哪里?
 
他发现,要想回答好这些问题,采用一般传统的惯性思维,就规划谈规划,就设计谈设计,并不可行。针对这些高难度的问题,必须要采用多维联动、本原设计的思维,采用三全方法论——全方位思考、全过程统合、全专业协同进行解答。
 
 


孟建民院士接受CBC专访,讲述设计思路©CBC
 
具体来讲,对西港的设计主要抓两头,既要高瞻远瞩,同时也要脚踏实地,不能只描绘美好理想的愿景,缺乏对现实可能性的考虑。于是,孟建民团队提出“升维谋划,降维实施”设计理念,要端口迁移,对复杂的问题进行提炼,从而为西港区的更新设计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路径。
 
设计前期不仅要解决核心问题,同时还要解决路径和实施方法的问题,否则,再好的蓝图都是纸上谈兵,都难以发挥设计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他们也特别强调了西港转型的落地性。
 
\ 
秦皇岛西港片区鸟瞰图©本原设计
 
在最终的方案中,孟建民团队为西港区量身打造了一套真正“知行合一”的方法与实施路径。
 

\

 
“知”就是对问题的把握,从本质的认知开始。西港区的规划早在2008年就被提出来,过去几年中,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涌现出来。这些问题都远远超出了建筑设计、规划设计的范畴。西港的发展不能靠简单的城市设计,而是要解决好城市更新面临的诸多问题。
 
孟建民团队从西港片区各种各样的问题里梳理出一级痛点,总结出了最重要的五个问题:海陆交接却是交通不畅,海洋名城却是粗放发展,坐拥海湾却是疏离海岸,港口城市却是工业衰落,资源丰富却是分布不均,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跟“海洋”资源相关。
 
\ 
西港片区发展痛点©本原设计
 
回顾整个渤海湾的区位和自然条件,从大连、天津、唐山、烟台到秦皇岛,秦皇岛作为渤海湾唯一的“净港”,海洋资源得天独厚。
 
\ 
知行合一的城市蓝图©本原设计
 
运用第一性原理,抓住优势资源,解决核心问题。紧抓海洋资源,解决已超出建筑学和规划学的种种城市发展问题。如果能够以海为核心,为发展的战略重点,可以通过设计把各种各样的发展诉求,转化成可以实施、可以操作的发展路径。
 

\

 
“知行合一”里的“行”,是怎么样把理想的愿景加以实施。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孟建民院士团队也在不断地反思世界各地的海港城市转型,他们是一支来自深圳的团队,恰逢今年是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在重新梳理深圳过去40年的发展历程时,从中得到了一些启发:城市设计不仅是设计城市,更是设计城市发展的可实施路径!
 
\ 
深圳发展路径©本原设计
 
深圳明确定位后,蛇口码头和罗湖口岸最先启动,在第二个十年逐渐形成了以福田为中心,南山、罗湖、蛇口四个点连成线的滨海城市。第三和第四个十年,向城市北部延伸。
 
深圳,用有限的资源带来了无限的未来。引用物理学上的概念,叫做最小作用量的原理,用有限的资源能够通过设计换取无限的未来,秦皇岛转型的第一步就在于找到城市发展的最小作用量。
 
\ 
深圳夜景©本原设计
 

\

 
孟建民院士在采访中谈到,“不应就设计谈设计,不仅考虑传统城市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而且要考虑更多其他资源的整合、调配以及对长期开发过程的影响。”西港区的未来发展绝不是一蹴而就,而应该按部就班。
 
反观任务书中设定“起步区”为首先开发区的单核启动思路,孟建民团队提出了双引擎的设计理念。以起步区和海螺岛这两个争议最小、土地最干净的片区为首期发展引擎,为西港建立起国际旅游岛和邮轮母港的基础;逐步从东西两个方向内聚,形成连续的海岸;最终向内陆推进,推动全域的发展。
 \
双引擎: 西岛东湾©本原设计
 
他们希望能够在未来西港发展中,利用最小的作用量,把整个区域激活。
 
西港片区东部的甲乙丙三个码头,通过国际邮轮小镇的方式融为一体。紧扣海洋主题,多点引爆。包括国际邮轮母港、历史与未来博物馆、国际海洋交易中心、海角礼堂等设施。在四到六年里面,可以通过邮轮母港到发展海洋事业,到发展海洋经济,形成一个引爆海洋城市的起步区。
 

\

\ 
国际邮轮中心效果图©本原设计
 
通过设计,尽可能提高邮轮中心的通关能力。
 

\

\ 
海螺岛生态旅游区效果图©本原设计
 
\ 
海螺岛生态旅游区效果图©本原设计
 
西面是海螺岛生态旅游区,把现有已经填好的海岛,通过国际旅游渡假的方式重新开发出来,置入两到三个主题公园,短期内形成有效的旅游IP,引爆西港旅游热,极大提高西港启动时的城市活力。
 

\

 
从以港定城,再到以城定港。实际上是重新定义了城市与海岸关系。把原有的硬性海岸边界转化成柔性的海湾,形成五大旅游休闲海湾。每一个湾区都将拥有不同的功能特色,为城市汇聚更多的活力。同时五大海湾的连接将打通整个市域的海岸,形成一条真正有活力的海洋岸线。
 
\ 
五大旅游休闲海湾©本原设计
 
海岸线的塑造是港区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整体产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未来西港的海岸将不仅仅是“临海”,更通过对各类型文化建筑、多样化的配套设施、优美的滨海景观以及多元活动的引入,成为了一条“七彩海岸”。在此基础上,还设计了一日游、两日游和多日游路线,能够把旅游消费人群尽可能留在湾区。在这里,人们将乐在其中,真正享受到海洋的魅力。
 
\ 
游艇码头效果图©本原设计
 
\ 
海角礼堂©本原设计
 
\ 
市民文化艺术客厅©本原设计
 
“人”是西港发展的最根本要素,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够创造出更为舒适的生活。未来的新西港,将是一个24小时,365天全时段的活力城。无论你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都可以享受到西港优质的内容,做到有所住,有所工,有所乐,有所游。
 

\

 
\ 
全域交通©本原设计
 
被激活的海湾需要向城市生长,向北延伸,形成一个有机的城市综合体。
 
\ 
全栖枢纽©本原设计
 
通过由海岸向城市的延伸,未来的西港将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滨海新城。三横六纵的交通路网与城市轻轨使西港与城市无缝连接,从城市尽端蜕变为城市核心。同时梯度式的设计让西港区拥有一个更加灵动有致的城市天际线,无论你来自海上,还是都市之间,都能感受到秦皇岛独特的城市魅力。
 
\ 
城市印象©本原设计
 
产业转型的过程中,要保证产业的混合度和浓稠度与综合城市开发相匹配。未来的西港,将紧抓“海洋”这一根本母题,并以邮轮+游艇为抓手,逐步形成包含“海洋战略新兴产业”“滨海旅游产业”“海洋大健康产业”以及“海洋现代服务业”在内的四大基石产业链,形成共生、协同、普惠的产业发展圈层。同时,西港和东港统筹考虑,错位发展;东港在西港的基础上,发展集装箱产业和进出口贸易,不仅丰富了城市的可能性,也最大程度解决西港的安置问题。
 
\ 
新西港夜景——渤海湾的璀璨明珠©本原设计
 
他们希望通过城市设计后,从海上观览,未来的西港将呈现出疏密有致,高低相宜的未来姿态。而若干标志性建筑的引入,则将更加增加西港片区的可识别性,使秦皇岛真正成为让人难忘的国际化滨海旅游城市。
 
\ 
湾区枢纽©本原设计
 
设计形成以后,也可以通过媒体助力西港片区的开发和宣传。最终,秦皇岛的西港会成为渤海湾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秦皇岛将由原来的咽喉要道变成渤海湾经济圈和京津冀一体化城市发展的支点,最终在国家战略上,形成“一带一路”新的结合点,形成CHINA LOOP——影响世界的战略格局。
 
 
CHINA LOOP——国际海陆新起点©本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