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恺+黄文亮:再现秦皇岛的“地灵”魅力

周恺和黄文亮第一印象中的秦皇岛是“千城一面”的境况,然而当走到城市起源地时,他们发觉优越的地理条件、具有深水条件的岸线、连接山港的中轴线......是秦皇岛最具价值的“地灵”魅力,这里也是发展现代海港的理想空间载体。秦皇岛有如此优厚的天然条件,港城发展却一直不温不火。如今国际邮轮经济盛行,京津冀地区休闲度假经济日趋成熟的时机下,秦皇岛有潜力能成为中国北方的国际性旅游门户。而规划设计的作用就在于画龙点睛,以关键性的几笔,点活秦皇岛。
 
 
黄文亮(左)、周恺(右)接受CBC独家专访©CBC
 
周恺,2016年“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他长期以来尊重环境、秉持“相融方式”的建造观并推崇简约的建造成本。黄文亮,天津华汇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总规划师。黄先生经常负责高难度的规划设计工作,专精于结合宏观的视野及微观的理解,创意性地解决复杂的课题,在营造人性环境过程中,追求永续地方感的建立、及时代感的体现。
 
华汇设计HHDesign在周恺和黄文亮的率领下,已成为国内“建筑设计行业大师级智库”。
 
 
 
今年4月份,周恺和黄文亮带领华汇设计受邀参加了“河港杯”首届河北国际城市规划设计大师邀请赛,他们的最终方案中,为秦皇岛西港片区构建了一幅“城海相通,再现地灵”的未来发展图景,获得大赛二等奖。
 
 
西港片区效果图©华汇设计
 
作为面向国际的旅游门户,只有充分体现秦皇岛的在地情怀,才能在全球化过程中,真正占有一席之地。秦皇岛的“山、海、林、滩、云”共谱地灵 ,具备丰富的历史建筑资源,丰富的海港工业遗产,无垠的大海气魄及恢宏的海港尺度。方案中划设历史资源保护及再生区,重点保留并活化优良工业设施,形成地区工业印记,同时重视城海匹配和以城定港的对话。
 
黄文亮在采访中说,“城市设计就是要制造一个好的环境,空间是由建筑的边界构成的,规划会告诉建筑应该放在哪里。从策划到资源的支配,到规划到城市设计,到建筑到景观,必须要全部掌握,才能塑造一个平常人都会觉得好的地方。必须跨领域去看城市转型这件事情,但这并不是说所有人都要变成各个方面的专家,而是每个角色都要有团队合作的意识。”
 
 

 
“河港杯”大师赛评选结束后,黄文亮(左)与周恺(右)接受CBC专访,讲述了整个方案的设计思路©CBC
 
建筑师作为其中的一个角色,也应该了解城市设计是什么样的?如何配合城市设计?秦皇岛港口转型过程中,文化复兴是每个角色都应坚守的原则之一。
 
当被问到方案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黄先生坦言,“我不敢讲方案的亮点是什么,需要大家来评价。但对我而言,最大的亮点是我很幸运能与周恺一起合作。”
 
 
历代古人运用燕山山脉的屏障,修筑长城保护华北沃野。长城东端山海相连之处的 “山海关”是天下第一关。紧接山海关的关内,由角山到祖山的山脚下,绿林茂盛的丘陵手指状地深入蔚蓝的静海,漂浮在海面上的云雾时进时出,绿山、蓝海、云雾交织构成如诗如画的浪漫岸线。在此具备求仙气质的岸线中,有一具有深水条件的岛屿,始皇东临、遣使出海,即今“秦皇岛”。
 
今日关内的岸线为地域河流的冲积平原,长城随着岸线的外移而延长,山海关随着岸线的外移而再建。角山及祖山山脚下的二条河流间具备深海岸线的地区,是发展现代海港的理想空间载体,清末基于运煤需求建港发市以来城市的主要公建大致均坐落于两河间山港相连的城市中央轴带上。
 
 
秦皇岛及西港片区©华汇设计
 
在此山港轴线的端点,周恺和黄文亮团队希望能翻转轴线,城海相连,配合邮轮经济的来临,重新塑造原有的地灵。
 
 
规划师一方面要有在地情怀。中国已经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时代,不再是一个完全求新、求快、求大的时代了,它变成了一个求品质,求文化复兴,求可持续性发展的时代。作为面向国际的旅游门户,只有充分体现秦皇岛的在地情怀,才能在全球化过程中,真正占有一席之地。
 
 
无垠的大海气魄及恢宏的海港尺度©华汇设计
 
另一方面,挖掘地灵的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它的时代性。我们现在所做的不是规划过去,而是规划未来,尽可能表现出大家憧憬的最好愿景。
 
国际邮轮港的引入,百年老港转型为邮轮港,是推动秦皇岛经济大跨步转型发展的驱动力,助力秦皇岛成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落实和高铁的开通,区域多种快速交通体系的陆续贯通,区域资源交互越发频繁,为秦皇岛带来更多可能性。
 
 
京津冀协同发展©华汇设计
 
周恺和黄文亮团队认为西港片区必须发展成为一个地方特色非常鲜明的城市滨水核心地区,一个具有高点定位的区域全年旅游平台,一个完全符合国际标准的魅力国际旅游港,一个世界眼光下可持续的宜居城区。海港特色、多元混合、尺度宜人、地灵乡愁、生态可持续则是必须遵守的原则。
 
 
 
效果图©华汇设计
 
整个方案中有清晰的地区边际,创新的城市肌理,各具特色的城市中轴和门户空间,以及大气的海港尺度,并创造出丰富多元的空间体验。
 
 
西港片区规划模型图©华汇设计
 
首先,设立秦皇岛缘起历史风貌保护区,确保区内发展的尺度及风貌与历史肌理相协调。
 
 
森林公园©华汇设计
 
在港区铁路支线用地基础上形成一个城市森林公园,贯穿西港片区的整个东西方向。森林公园不是一个隔离带,而是真正有宽度、有形状、有内容的公园,它既串联整个地区的生态体系,也能提升地区的发展价值,让内陆的土地都可以产生地产价值。 从春天到冬天,公园里面也会有各种不同的活动。  
 
 
中央轴线©华汇设计
 
中央轴线延续了城市象天法地,强化港城一体的整体架构,同时,以能够表达秦皇岛出海探索精神的街区作为轴线的海上起点。第一种是以海洋探索体验街区作为秦皇岛的旅游地标,第二种是以海洋探索的先锋机构作为精神地标。
 
交通方面,架构连接国际邮轮港与高铁车站的城市快速公共交通环线。利用已有铁道,开辟连接城区、海螺岛及森林公园活动的风景线观光小火车。同时,建构连接邮轮港、城市电车车站,服务滨海开发街区的接驳公交环线。
 
六条景观主干道和关键节点©华汇设计
 
\ 
起步区港滨休闲步道商业街区©华汇设计
 
假如开车前往滨海地区,将会看到有六条精心打造的景观主干道行经绿林,抵达各具特色、引人入胜的城区门户空间和地标焦点。在关键节点,针灸式植入区域活力引爆点,以及大气的海上地标。在这些引爆点之间,构建六类不同风情的滨水岸线,包括历史风貌岸线,滨水活力商业岸线,观海听涛岸线等等。人们在海边度过一天时,将会体会到各种不同的情绪。
 
 
公交导向的城区型态©华汇设计
 
沿公交路线布设高强度混合使用的活力商务街区,形成公交导向的城区型态。设置高强度的城市核心功能,即“CRB+CBD”,换句话说是商务、旅游的酒店设施布在道路两旁。
 
 
海螺岛©华汇设计
 
遵循“城市双修”的理念,发挥公交优势,打造新旧结合的海洋科技文创园区。运用全方位绿色生态技术,将海螺岛打造成为独具魅力的海上生态休闲度假胜地。
 
“小街廓、密路网”的格局,微曲微折的避风形态©华汇设计
 
秦皇岛的冬天很冷,如何避风是留住游客的关键。创意地运用“小街廓、密路网”的格局,形成尺度宜人的城市肌理。街网尽量采用南北、东西朝向,避免冬风的贯穿,西北朝向的道路则采用微曲微折的避风形态。
 
 
 
高层建筑作为避风屏障,既是隔离又是连接©华汇设计
 
城市森林公园南侧,运用联排起伏有致的高层建筑形成一个避风屏障,一方面作为城市门面,一方面代表城市天际景观。主要的滨海开放空间尽量朝东及朝南,并运用建筑形成避风屏障。
 
 
避风院落©华汇设计
 
西北朝向的城区,借鉴地坑院的建筑原型,形成避风的院落, 发挥最大的固碳效果。中间是社区公共空间,上层是公共花园,每一户人家站在花园里便可以看到海景及令人心旷神怡、居民游客共享的大气田园地景。
 
 
翡翠绿链©华汇设计
 
建构串联各区、提供多元人民交流场所,兼具海绵城市功能,具备东方书法气质的城市翡翠绿链。同时预留未来举办大型公共活动的可能性及场地。
 
 
三个特色社区©华汇设计
 
城市森林公园以北,构建三个特色社区,一个是河畔的公园社区、通河的花园社区,一个是中轴文化社区。
 
 
起步区模型鸟瞰©华汇设计
 
在重点设计起步区内,设置了多元的避风港湾空间,错落别致的港区门面形象,承古传今的起步区发展轴线。
 
 
起步区区域渡轮接驳码头©华汇设计
 
同时,打造了一个区域旅游服务平台,包括区域渡轮接驳码头、港滨休闲步道商业街区、商旅酒店集群和核心区夜景。
 
 
核心区夜景©华汇设计